江苏科技信息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国公关传播热点问题分析 ——科技给媒介注

一、什么是“科技向善”

其实早在2017年,腾讯就已在内部提出“科技向善”概念。但真正首次公开是在2018年1月20日腾讯研究院的活动上(该次活动主题为 科技向善:过载),时任腾讯公司CTO张志东发表讲话。而“科技向善”大规模曝光,则是在2019年1月11日,腾讯研究院“科技向善”的第二次年会(科技向善:刷新)了,彼时腾讯SVP郭凯天发表讲话;此前不久,张小龙(微信事业群总裁)也公开表示“善良比聪明更重要”。马化腾也曾亲笔写过同名文章《科技向善》,发表在《经济学人》特刊《The World in 2019》上,但当时他对“科技向善”的解释较为保守,仅涉及慈善层面。这个时候高管们已经不约而同的向外界传递着“科技向善”的信号。

“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与使命。”5月5日凌晨,马化腾毫无预兆地在朋友圈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同时还转发了一条腾讯优图通过AI技术帮助警方寻回被拐儿童的文章,首次认可了研究院的努力,这也标志着,腾讯新愿景的诞生。

之后马化腾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他相信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人类应该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科技应该努力去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那么马化腾半年多次提及“科技向善”到底是什么原因,而所谓的“科技向善”又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科技向善”会为社会注入新的能量么?

二、腾讯如何引导“科技向善”

在我看来,“向善”是人类商业文明之大势所趋,而科技引导,在这其中必定首当其冲。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1]

而截至2019年3月,全球网民已达43.8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6.8%。这意味着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天都在享受着因科技连接带来的效率与便捷。[2]

那么在如此巨量级用户之下,如何用科技带去善意呢?

腾讯口号的冒险在于,善是个过于抽象的概念,而技术应用是一桩桩非常具体的事情,在二者之间,如何才能做到无缝连接?

毫无疑问,“科技向善”是一种有意图的设计,有关如何巧妙开发和利用数字技术来应对社会挑战。要做到这一点,不光要具备最强大和最灵活的工具,还要把善意具象的表达。

三、“科技向善”腾讯做出了什么成绩

(一)腾讯打造全球最大在线公益平台,通过科技让人们低门槛地参与公益

2015年9月9日,腾讯推出“99公益日”,希望通过移动支付、社交场景和趣味互动,打造一个可以在指尖上参与的全民公益日,其中3天内就有205万人次捐出了1.28亿元善款。现在,腾讯公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众慈善筹款平台,总计动员网友约2亿人次,共筹集超46亿元的善款,并且帮助超过8000个公益组织累计多达4.1万个公益项目。

在互联网公益迅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带来的连接力能更好的传播公信力,促成“互联网+公益”的模式,不但能低门槛的参与公益,还能保证公益的公平、公正、透明。除此之外,腾讯还从更丰富的产品能力,更精准的扶持政策、更全面的培训计划三个方面,为平台上已有的余个公益项目和5000多位伙伴提供更深入的扶持政策,助力合作伙伴成长。

(二)接入AI能力,服务社会,通过人工智能助力打拐,帮助被拐儿童找寻亲人

2019年5月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报道一起历时十年的寻亲案件,以及在其背后提供AI技术支持的腾讯团队和故事,展现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在AI+公益事业上的不断创新与投入。利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和DNA亲子鉴定,四川警方找到了4位走失10年左右的孩子,深圳警方帮助一位被拐19年的青年与家人团圆。面对这些创造历史的案例,不仅令打拐团队大呼“喜出望外”“不敢相信”,网友们也是纷纷称赞这是“了不起的突破”。漫漫寻亲路,哪怕是微弱的希望,也能让牵肠挂肚寻亲者充满期待。在几年前,关注到人脸识别技术可能对打拐有所帮助后,研究人员对0-18岁的人脸的成长变化进行模拟建模,生成大量可供学习的人脸样本,然后采用更高级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来学习这些人脸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变化。最终,只要根据儿时照片就能精确识别已长大的被拐对象,得益于这项科技进步,上述家庭才有了重聚的动人场景。而这也告诉人们,让善意和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就能释放出创造奇迹的力量。有人感慨,这是迄今为止AI最令人动容、最让人振奋的一次应用。